
一提到的TXL,很多人对他总是谈之色变,甚至很多基友都认为TXL是一个贬义词,比较反感,除此之外,更有不少的人们认为TXL是舶来品、是学习西方的,是一种“不良的社会风气”、是一种“潮流”。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TXL又是“从何而来”呢?首先可以确定的是TXL自古以来就存在,并且不仅仅存在于人类之中,在自然界中也都存在,例如被多次报道的企鹅、海鸥、灰雁、狮子等等,在唯心主义的观点中有一点:“存在即合理”,至于TXL是如何“产生”的,我们不得而知,到底是先天的、还是后天导致的?
关于同性相关的文字记载,古今中外都能零星的检索到一些。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,对男TXL的称呼也数不胜数、例如男风、男色、龙阳、娈童等等。纪昀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有载:“娈童始于黄帝”,除此之外,在先秦的文学作品中亦有《郑风·子衿》、执子之手、与子偕老等千古名诗名句。在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正史中有也不少描写大汉男风的文字。同时还留下了断袖之交、龙阳之好、分桃等典故,纯真的爱,让后人羡慕不已。除了中国,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、古罗马,TXL更是存在于方方面面,在神话传说中、文字中、绘画中、雕塑中、诗歌中都能看到TXL的“踪影”,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,例如柏拉图、希罗多德、亚历山大大帝等,由于社会时代背景的原因,古希腊男同的“少男爱”在当时广为“流传”,而且“同性婚姻”也有存在,例如雅典的保罗尼阿斯与悲剧作家阿加东的婚姻。而亚历山大大帝与其儿时玩伴赫费斯提翁有时也被认为是同性伴侣。撇去西方的同性婚姻,在我国明清时期的闽南地区,也同样存在于一种“男男同性婚姻”——契兄弟。契兄弟,相信很多小伙伴可能都没有听说过,它的原意指的是结拜兄弟,随着社会的开放包容,慢慢的就演变成了一种类似于婚姻形式的男TXL关系,主要存在于的福建地区、在男风盛行的明清时期达到顶风。在明末沈德符所著的《万历野获编》中有载:“闽人酷重男色,无论贵贱妍媸,各以其类相结,长者为契兄,少者为契弟”。契弟的父母把契兄当作女婿般看待。契弟娶妻时,契兄负担费用。至有他淫而告讦者,名曰奸”大体意思是,在福建等地,男风盛行,无论贵富贫贱皆是如此,都会找合适的人相结合,在二人关系中,年长的一方称作“契兄”,另一方则称为“契弟”。契弟会到契兄家生活,形如男女婚姻,契弟的父母也会把契兄当做女婿一样看待。虽然契兄弟形如夫夫,同吃同睡,但与之不同的是,契兄和契弟在一起之后,仍然会和女性结婚,传宗接代,并且契弟娶妻的时候,契兄还会承担一下费用等。至于为什么契兄弟在当时能被认可,我想是因为契兄弟并未动摇封建家族本位的宗法制度,结为契兄弟后,双方仍可娶妻生子、传宗接代,这才使得契兄弟得以相传、被社会所认可!
契兄弟的其中一方结婚后,二人便会分开,当然也还有一部分契兄弟仍然会一直保持这种关系,如果契兄弟在此之间,有一方“出轨”,有不洁行为,也会视同男女,称之为“奸”,对其处理。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,契兄弟讲究的也是“明媒正娶”,婚礼形式与男女婚礼无异,三茶六礼等,该有的都少不了。『三茶:订婚时喝下茶、结婚时喝定茶、同房时喝合茶六聘:纳彩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』。虽说明清时期男风盛行,被很多人视为雅好,史书中有载,清朝状元毕秋帆带上李桂官一同赴宴时,李桂官还被称作“状元夫人”!但闽南地区的男风却与京城、江南等地的男风不同,契兄弟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、公开的、被社会所认可的,而不是偏向“卖淫”。之所以不同,大抵是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,福建历来就是中国最大的海上贸易中心,由于男人外出航海,船上不便带女人(古人迷信认为,船上不能带女人,否则船会沉没),也许为了解决他们生理需求,便......,久而久之产生了感情,再加之明朝禁女色,男风盛行,就有了契兄弟这一风俗。随着清朝及封建社会的没落,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西方文华思想的冲击等,再加之革命对其“妖魔鬼怪”化,使得这种特有的婚嫁习俗、“传统文华”逐渐淡忘于人们的脑海之中。